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6月19日电(陆修远记者赵鹏) (/s2/) 6月14日,上海凯健华鹏老年服务有限企业)以下凯健华鹏)在浦东正式成立,填补浦东外资养老机构的(/(/k0/)小白。 这是浦东新区鼓励和扶持外资进入养老行业后首次落户的外资公司,主要提供包括康复护理在内的养老服务和面向中高级养老市场的老年餐饮等。

新型养老诉求切实

6月6日,上海市工商局和浦东新区政府共同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浦东创新驱动、转型快速发展的16项政策措施。 其中提到“鼓励和支持外资进入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行业,在浦东新区举办经营性内外资养老机构工商注册考试”。

浦东新区副局长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浦东新区此次推出的试点,为有意进入养老行业的外资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 张军还表示,除凯健华鹏外,目前还有一个项目正在批准程序中。

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8.87%,都达到了国际一般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我国每3到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作为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上海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赡养率约为1.5:1,已经越过了2:1的“老龄化社会危机时刻”警戒线,在最常见的“421型”家庭结构中,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较大。

“首家外资养老机构落户浦东 新型养老模式任重道远”

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状况不同,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极快,达到老龄化社会时的gdp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富不老”是摆在当前中国人面前的一大问题。 养老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国民的选择,目前中国人仍然对以前流传下来的居家养老模式有着习性,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对更成熟的新型养老机构的诉求迫在眉睫。

“首家外资养老机构落户浦东 新型养老模式任重道远”

产业模式还需要探索[/s2/]

近年来,国内打着“养老”旗号的公司屡见不鲜,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对此最热衷的肯定是属于房地产和保险业的公司。 万科、初创、保利、华润等房地产公司,以及以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保险领域公司高调宣布进入养老产业行业,推出“养老房地产”概念,建设养老社区等方法,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这些项目大多还在建设中,没有实际投入市场,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不清楚。 但是,业界认为,目前社会上许多养老机构都是“致富”的地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业,而是商家的销售战略,中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质上处于摸索阶段。

对此,美国城堡投资创始人威斯汀( wes edens )坦言:“建造老年住宅非常多,复杂而困难。”

总部设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收购集团城投资( fortress investment )计划在年初为中国基金募集约10亿美元,首要计划是投资于中国迅速扩大的老年人口住房。

韦斯顿表示,提供老年人住房的业务包括住房和饮食方面、政府因素(因为政府需要支持这类项目)、医疗服务的提供三个重要方面。 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在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公共福利设施方面存在水平快速发展的不均匀,这也限制了我国养老社区的快速发展。

与养老地产相比,其他形式的养老产业也受到类似因素的影响,且盈利模式比投资地产见效快,关注度也不高。 有意进入该行业的外资企业必须面对政策方面的限制。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外资应当与中方合资、合作办法设立养老机构,通常要经过地方民政部和外经贸部门的审查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各地也制定了略有不同的设立程序和要求。 结果,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首家外资养老机构落户浦东 新型养老模式任重道远”

当然,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养老观念也是我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目前,我国许多老人仍然希望居家养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新养老模式的费用群体规模。 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孩子的赡养负担更加沉重,政策逐渐向养老产业倾斜,越来越多的凯健华鹏这样的公司将成为迅速发展的契机。

标题:“首家外资养老机构落户浦东 新型养老模式任重道远”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