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每当记者刘旭从北京庆祝时

昨天( 4月9日,大众集团(中国)以下、大众中国)宣布任命8名干部。 其中包括大众中国销售和市场执行董事、大众(中国)首席营销总监等营销业务要职、胡波等大众“旧将”的回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8名高管中还包括从大众德国总部“空”降级的一汽大众销售副总经理。

据悉,此次高管层调整以整合进口车资源为核心,但大众在中国的新品牌治理结构已经成型。 也就是说,在经营层面上,是各企业品牌社长向进口车社长报告的垂直社长制,在业务层面上,形成了最高市场负责人与各企业品牌市场负责人直接在水平层面进行管理的体系。

大众市场和销售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示,大众已经在其他市场以这样的体系运行,资源整合有助于统一管理、提高效率、降低集团价格。 对此,汽车领域分解师贾新光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一调整资源,节约管理价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众中国可以通过接受权利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高管洗牌

据悉,此次管理层调整共涉及8个岗位高管的新任命。 其中,与大众集团中国总部比较的岗位调整共涉及3个项目,分别是大众汽车(中国)销售和市场执行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市场监督和大众中国汽车企业品牌市场监督

另外,与苏伟铭大力改组的大众进口车业务相比,任命了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企业)简称vgic,即原“大众进口车销售有限企业”)的总经理和各进口车企业品牌总经理,大众企业品牌进口车总经理、本

在合资企业中,目前大众集团的营销战术负责人斯蒂芬·沃伦斯坦( stephanwllenstein )直接从德国下调(/(/K0/),6月1日为新一汽)大众汽车

对此,苏伟铭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大众集团的业务正在迅速发展,我们必须任命最优秀的人才来充实管理队伍。 新任命这些高级管理层是致力于为中国顾客服务的另一项最新措施。 ”

事实上,苏伟铭关于大众进口车板块改组由来已久,从整合进口车业务到通过车型引进平衡南北大众合资企业,大众对销售渠道的承接权不断推进。 但是,由于一汽和上汽两家合作伙伴的强势地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渠道获得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进口车业务获得权利后再动手

为了推进渠道承接权,大众对中国企业品牌组织结构的变革率先从进口车业务板块展开。

去年11月,“大众进口汽车销售有限企业”更名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销售企业”,之后,本特利的总代理权被编辑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销售企业。 这被认为是大众中国在中国展开新的“集权运动”的序幕。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2002年本特利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时,香港大昌行当年获得了本特利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独家总代理权、产品进口权、零部件采购权以及企业品牌宣传权。 截至2009年6月3日,宾利与大昌行集团下属的上海宾利汽车销售有限企业签署了未来5年的进口商协议,由宾利中国负责宾利在内地市场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4年,宾利在中国的18家经销商中,4家为香港大昌行全部,销量占宾利中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汽车销售、租赁业务外,大昌行还计划推出本特利的二手车业务,充分利用整个流通行业价值链。

“大众在华启动最大规模高管变动 进口车业务步步收权”

目前,大众集团的进口轿车企业品牌有8个,包括兰博基尼、布加迪、本特利、保时捷、大众、奥迪、柯达和西阿特。 根据大众中国的构想,除奥迪外,上述进口车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均归麾下。 值得注意的是,新上任的各大企业品牌的高管也向苏伟铭报告工作。

作为这次战术的最高执行者,苏伟铭表示:“这样的一些变化将有助于统一管理所有进口车。 包括汽车的批发等。 将来,各企业品牌都有自己的社长,他们会向集团社长报告。 终端销售渠道还很独立,不是在一个陈列室集中销售这些进口车,而是站在批发的立场上集中管理。

相比之下,去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被认为超过了200万辆。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点,大众汽车超过丰田,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集团。 今年大众中国高管团队的大调整,一定会更加有利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

标题:“大众在华启动最大规模高管变动 进口车业务步步收权”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