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8字,读完约7分钟

记者陈珂从上海发行的

2008年,信贷理财计划的“横向空发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信贷额度的管理,但在信贷额度管理被取消的2009年,信贷理财计划却没有 随着上半年日量信贷的投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在追求突围的过程中,除了票据交换和信用转让等手段外,“一箭双雕”的信用资产管理计划也再次被商业银行视为“上策”。

“狂发信贷理财品 银行上演表内外腾挪术”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9月,2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信贷理财产品335种,发行量比8月增长60%以上,其中193种投资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 可以看出,将信用资产转换为理财产品,将表内资产表外化的手段受到银行的欢迎。

商业银行各有所需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1~7月,银行信贷理财计划共推出1000多家。 去年同期,银行信贷理财计划共发放总金额约900件。 在没有信用额度压力的2009年,商业银行对信用理财计划的热情,背后肯定有不同的诉求。

普益财富研究报告显示,信贷资产类理财计划今年呈逐月增长趋势,募集资金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扶持项目,这些项目具有投资期长、资金回收慢等优点。

“目前,信贷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取决于银行内部的信贷结构调整需求和市场诉求。 ”总部设在深圳的商业银行投行部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表示,快速发展至今,信贷理财计划不仅满足顾客的融资诉求,还调整结构,释放和准备割让的资本,成为银行最大的考虑因素。

根据今年商业银行信贷理财计划的发行统计,不同商业银行的发行速度和规模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例,今年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但信贷结构转换(国际业务专用于国内业务)的中国银行和准备ipo的农业银行寥寥无几,这种差异与银行整体的信贷战略有关

今年一季度,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信贷投放战略是“先下手为强”。 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这两家银行的高层在许多场合表示,将积极延缓信贷投放,加强风险控制。 源于战略的一些变化,从今年3月开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逐渐提高信贷理财计划的发放频率,将一季度投入的库存贷款逐渐转移到表外。

据普益财富统计,建设银行从3月份开始,信贷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量全部达到20多个项目,到今年6月已上升到46个项目。 工商银行信贷理财计划今年前7个月的发行总量也达到50个项目,按单次募集规模10亿元估算,转移的存量信贷规模已经相当大。 但与此相对,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由于自身转型的需要,从2季度开始信贷,同期发行的理财计划非常少。 将

“狂发信贷理财品 银行上演表内外腾挪术”

这样的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和信用战略相结合,在股票银行也能看到。

从第二季度开始,全国的股份制银行开始着力于信贷投放,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疯狂之后,多家股份制银行开始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存款率接近监管红线的障碍,因此信贷理财计划发行的大旗

今年9月,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3家银行发行了同类理财计划204个项目,几乎占该月发行总数的60%。 仅招商银行当月发行的理财计划募集的资金规模就达到200亿元。

库存资产打包逐渐成为主流

在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袁增霆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理财计划可以看作是银行将表外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操作,

划分当前的信用资产管理计划时,基本上可以分为信托贷款和库存资产包两种。

前者的操作模式是,借款公司各方面融资条件审核结束后,商业银行不直接向公司发放融资,而是利用信托企业的平台,从中小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将其资金用于借款公司的融资。 投资收益来自公司正常的偿还利息。

但是,如上所述,从9月份开始,库存资产的包装成为主流。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已经发放了贷款,但是在贷款期限之前,银行需要将这部分库存资产转移到表外。 其运营也同样利用信托企业平台,信托企业先购买这笔贷款,然后通过分期,将其大额贷款变成多个理财计划出售给投资者,将这笔贷款转移给投资者。

“现在大部分是库存资产的包装转让。 》前面提到的商业银行投行部相关人士表示,银行将库存资产打包,腾出剩余不多的贷款空之间,目的是尽快收回资金。

从最近发行的信贷产品期限来看,6个月以内的产品占绝大多数,也有15日、30日等超短期产品。 这意味着借款公司申请融资作为流动资金,银行为了将其包装成理财计划,缩短了投资期限。

银行同业转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事实上,目前银行通过信贷理财计划转移表内贷款,不仅是向个人投资者的产品销售,银行同业之间的转移也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由于组织资金实力更强,能够满足短期出售贷款的银行的诉求,谈判能力一定更强。 这意味着有必要让银行损失相当的收益。

另一方面,目前理财计划的发行基本上是总行为发行主体,但从最近同类理财计划的发行开始,许多全国银行的二级分行也加入进来,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供给规模。

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仅通过同样的操作放开融资额,还获得了新的高质量客户,处理了股票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部分压力,同时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从出售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这种操作,部分贷款利息收入损失,但为了明年的贷款投入,提供了空之间,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年报发表之际,无疑也是美化财务报表的方法。

以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的产品为例,投资者获得的年化参考收益率为2.6%,银行收到的产品年化参考收益率为2.079%,中间业务收入相当丰厚。

注意

信用资产管理程序能“长期”吗?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信贷理财计划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银行、信托和投资者可以获得各自所需的东西。

“我们只是架桥而已。 ”上海某信托企业市场研究部总监对《每日经济信息》表示,信托平台不可缺少,但从初期借款方的考核到募集资金、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都是银行在运营。 “信托的手续费很少,只能提取募捐的1万分之0几”。

对投资者来说,信用类理财计划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多年来运营也不会亏损,因此这个市场相当受这类产品的欢迎。 但是,投资者也必须同样注意的是,购买这类产品,相当于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已经完全转移,传统的国开银行提供产品回购担保的条款已经不存在,银行也不允许提供担保了

虽然类似产品的违约风险并不总是出现,但并不意味着这种风险完全不存在,毕竟这类产品仍然被归类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同样,对银行来说,信用类理财计划的利润“不胜枚举”,但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目前,商业银行的利润仍然主要来源于信用投入和纯金利差,在这种粗放型模式下,资本不足不断成为问题。 作为释放资本压力,在信贷空之间流动的手段,信贷类理财计划似乎为银行膨胀的压力提供了“出口”,银行是否有可能更凶猛地投入信贷,削弱银行向中间业务转换的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这种手段被更多地采用,银行需要解决越来越多的库存资产。 如果银行将高风险贷款包装成理财计划出售,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已经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在一个信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面临监管和投资者的双重压力,银行真的能完全免责吗?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标题:“狂发信贷理财品 银行上演表内外腾挪术”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