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5字,读完约4分钟

我听说记者李先生来自上海

截至今年5月,中国保监会共计批准发行84.5亿美元次级债。 5月30日至6月2日,中国保监会又批准变更信泰人寿、金盛人寿、华安财产保险注册资本。 中国保险业首次发表年度报告后仅2月,保险公司融资浪潮就开始掀起波澜。

虽然保监会降低了次级债的发行门槛,但中信建投证券保险拆解师魏涛认为,次级债是上市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发行次级债也只能短期提高偿还能力,不能一举处理今后3~5年的偿还能力问题。 这是因为次级债的发行规模受到政策的很大限制,从现有的市场环境来看,次级债的发行价格正在上升。

保险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近五年保险业务保持年均24.2%的快速发展速度,年中国保费收入达到1.47万亿元,保险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 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保险业增速略有下降,但保费总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随着规模的扩大,保险企业需要补充资本,使偿付能力与其业务规模相匹配。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业务快速发展的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开始下降到150%左右,甚至不足150%,需要补充资本以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

据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企业年报显示,年末,该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比2009年末下降96个百分点。 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主要受业务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

另外,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该企业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0.84%,比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12.24%。

中信建投证券保险分析师魏涛认为,保险企业是高负债经营公司,负债率通常在85%~90%以上,根据监管要求,保险企业的资本消费速度会更高。 因为保监会要求还款能力充足率维持在150%以上,这个最低资本增长1%,所以实际资本必须比最低资本多增长50%,才能持续维持150%的充足率,否则还款能力充足率就会下降。

保险企业偿付能力下降后,发债、增资扩股、谋求上市,成为了保险企业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年,保险领域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考验着许多保险企业,如果年是中小企业的问题,年大企业也面临偿付能力的压力。

据新闻报道,中国人的金钱保险偿付能力只有115%,已经打破了150%的警戒线。 中国太保一季度已经为太保产险提供了资金。 年末平安保险和寿险的还款能力都在180%附近徘徊,但上半年平安保险的保费增长率远远快于太保,所以平安保险的还款能力估计也接近警戒线。

中信建投证券保险分析师魏涛认为,去年4月保监会批准24家保险企业,共完成注资232.74亿,但仍有4家保险企业偿付能力不足,另有6家在100%附近徘徊。

事实上,年除本生命体外,其他企业的上市计划遥遥无期。 因为在这短期内通过股市完成资本金的补充并不容易。 迄今为止,本生命体每年完成融资140亿,偿还能力恢复到146%,但尚未达到150%的要求。

在其他上市遥遥无期的保险企业中,发债、注资成为缓解偿债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据新闻报道,5月中旬,保监会同意信泰人寿募集10年回购次定期债务4.5亿元,5月30日前信泰人寿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4.9亿元。 除信泰人寿外,五月底保监会还密集批准多家保险企业注资、次级债募集。 包括金盛人寿、华安财产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华夏人寿等保险企业。

“部分险企亟需提高偿付能力 次级债融资杯水车薪”

业内人士认为,从融资角度看,股东提供资金较为方便,处理保险企业资本约束的最根本途径是开辟上市融资渠道。 在资本消费方面,保险企业和银行有很大的相似性,但银行融资渠道比较成熟,有实力的城商行积极计划上市,但保险企业上市的走势不太大。

5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企业次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降低了发债门槛,净资产门槛由原来的10亿元降至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定将使中小企业受益,对大企业来说,发行总规模实际上受到限制。

一位保险分析师表示,随着保险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提供资金。 放开保险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才是标本兼治的良药。 迄今为止,对中小企业来说,分支机构和销售渠道的增资、保单的分红等资本消耗较大。 因为到目前为止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初创企业股东的增资意愿一点也不强,就只能通过借钱来补充资本。

标题:“部分险企亟需提高偿付能力 次级债融资杯水车薪”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