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中国快速发展高层论坛”于3月22日~24日在北京举行,许多部级官员围绕城市化发表了意见。

昨天( 3月23日),作为《国家新型城市化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的起草者之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列举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应实施的五大任务,其中之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也表示,推进城镇化的目标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对比处理已经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不是单纯提高城镇化速度。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有1亿6000万到2亿的农民工,一只脚进不了城市,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城市化首次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

徐宪平表示,目前,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有2亿多农民工及其移居家庭,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

在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推进分类、存量优先、增量拉动的基础上,以农业人口迁移为要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能力稳定城镇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秩序

他说:“一方面要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结合居住年限等条件,切实推进城市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城市常住人口。”

杨伟民说,年开始以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了500万人以上。 这不仅意味着低价金钱、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了,农民只允许到城市打工,不允许在城市定居的自古流传下来的城市化模式也必然减速。

土地制度和城市化的适应性不充分

除了人之外,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地。 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在论坛上坦言,目前的土地制度和现阶段城市化的适应性还不够。

耕地保护的问题首先是“城市化建设和高质量耕地的分布在空之间高度重叠,这样的快速发展格局导致了高质量耕地的减少,我国农业保障的基础受到影响,城市化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胡存智说。

根据国土部的解体,2001年至2001年全国建设耕地的约1/2为水田和蔬菜田。 并且,期内补充的耕地中稻田和蔬菜田不超过1/5、补充的耕地未被占用的耕地较好。 “现实中,一个地方的存在占多数,补少补少,补远,占水田补田,表面上平衡,但耕地质量下降。 ”

另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粗放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用胡存智来说,在利用上不集约,快速发展不可持续。

据他介绍,从2000年到2000年,全国城镇工矿面积增加了58%,但承载的人口从平均每平方公里7700人下降到7000人,减少了约10%。 同期,农村生活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农村建设用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万平方公里。

胡存智表示,目前城市工矿用地中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有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的11%左右。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新建用地规划指标逐渐减少,今年的规划指标必须略有下降。 其中重点控制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个城市群新建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推进城市化转型快速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任务。

胡存智指出的土地制度与城市化目标不相符的地方,也包括当前的土地转让问题。 “地方过分依赖新建用地的出让收入,过分依赖土地的抵押融资。 这样的方式在土地利用、城市的迅速发展中也是不可持续的。 ”

(实习生的周程对正文也有贡献) ) )。

标题:“近2亿农民工“一只脚”进城国土部官员称土地制度未跟上步点”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1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