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1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蔡敏、杨丁淼、王菲菲)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定“开展老年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一时,“在家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 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在“银发浪潮”袭来、“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如何度过晚年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森·裴表示,“住房养老”对老年人、保险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试点成功,对处理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利用现有住房资源、扩大保险企业业务具有积极意义。

“在家养老”是指老人通过抵押住房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和保险企业夺回住房录用权。

前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表示,中国许多老人没有足够的养老资金,也无法购买养老保险,但通过房改和购房,拥有第二、第三套房,属于“住房富裕阶层、货币贫困阶层”。 “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住房养老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可以让老人拥有住房,同时领取房屋销售资金,实现房屋养老功能。 ”

““以房养老”离中国人生活有多远?”

但是,对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美虹区两居室大楼的李玉珍老人来说,“在家养老”还离她很远。 全家三口月收入3000多元,71岁的李玉珍患有高血压,两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的老伴也要照顾,但儿子智力不足,40多岁还没有成家。

“我们家每月吃药的话一千元。 剩下的收入勉强维持着生活。 我不能去养老院。 ”李玉珍说:“我能留给儿子的只有这套房。 怎么才能抵押呢? 在家度过晚年的话,我的生活会变得轻松。 将来孩子怎么办? 这么高的房价,他买不起别的房! ”

事实上,“在家养老”作为舶来品在英法等国流行,与高遗产税有关。 人们在“在家养老”和“把不动产留给孩子,但要交高额的税”之间很容易做出选择。 但是,在中国现行税制中,人们没有动力。 根据上海民政部门的调查,90%的老人打算把房产留给子孙后代,而想推倒贷款的不到10%。

而且,在中国“养儿防老”这一自古流传的观念的影响下,一点人也不能接受“在家养老”。 在江苏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杜辉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即将接近花甲。 他认为,如果让父母选择“在家养老”,亲戚朋友们就会知道,我就不孝顺了。

然后说:“但是,节约土地,留给子孙耕种。”老人们在心理上也很难接受自己辛苦一辈子挣来的房子将来会变成别人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

因此,有专家认为,要将养老作为个性化的选择,可以先从失独和丁克家庭开始。

此外,金融业人士认为,中国住房产权70年来,是“住房贷款”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的最大差异。 70年产权失效后,如果抵押住房有偿继续,继续费用将构成未知风险。

另外,如何判断房价的动向和老人的期待寿命,也是金融机构担心的问题。 一家知名保险企业安徽省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房价并非总是不上涨,未来的预期不容易准确评估,对保险企业来说是不小的风险。 宣传“养老”,政府必须制定基础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使之完全相关,支持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参加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

““以房养老”离中国人生活有多远?”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在家养老”的宣传对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是有限的。 长期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安徽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中国还有数亿农村生活者,农村老人的小产权房缺乏流通性,不能说“在家养老”。

国务院参事、原中国人口与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认为,“以房养老”的政策是好的,但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 首先,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产阶级水平,房子不会成为影响孩子快速发展的后顾之忧。其次,社会养老和保障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财产性收入必须包括股票、债券和相关理财产品,房子不再是财产性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最后,国民改变了“养儿防老”、“留后代”的传统观念,形成了自我养老、自我快速发展的理念。

““以房养老”离中国人生活有多远?”

“处理中国人的养老问题,目前首先应该健全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尽快改变养老“双轨制”。 “在家养老”模式只是养老金保障养老制度的一种补充。 ”他说。

原文链接:日本新闻/政策//- 09/17/c _ 117402110

标题:““以房养老”离中国人生活有多远?”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1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