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94字,读完约6分钟

经记者汤白露在北京

“外界质疑中船重工的上市加剧了产能过剩,我们不便发表意见。 事实上,根本目标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7月27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致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其推进部主任董在电话中表示: 当天,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 ipo申请。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船重工ipo招商时,恰逢工业信息部指名道姓地宣布造船业产能严重过剩。 工信部工程师、信息发言人朱宏任7月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船舶制造业每年有效诉求约50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达到6600万吨。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办公厅一位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上市融资不是单一扩张产能,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提高船舶制造技术是当务之急”。

关于产能过剩“两种解释”

产能过剩的争论,给正在进行ipo招商的中船重工带来了阴影。 最重要的问题是中船重工融资扩张生产项目是否制造了新的产能过剩。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调查显示,对于造船业产能过剩,行业存在“两种解释”。

基于工信部、中国船舶工业领域协会等发表的数据的观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吨,约占总能力的1/4。 在此背景下,今年前五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增长55.5%。 7月22日,中国船舶工业领域协会通报《2009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据该统计,今年上半年船舶领域70户积分监控公司新接到船舶订单546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减少80.7%。 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为16793万载重吨,比年初大幅下降。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另一种声音认为,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就像钢铁领域一样,任何企业都必须大规模减产。 “造船业过剩再过2~3年就会集中爆发。 因为现在的订单已经到了一年。 这两年没有大幅过剩。 》中信建投拆员高晓春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如果赶不上今后几年的新订单,船企的大幅减产和停产将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产能过剩的争论,万联证券拆解员宋豹认为,工信部发布的数据要宏观调控,着眼于长远的好处; 对于个别造船公司来说,目前手上的订单可以满足生产诉求。

造船业拆迁单持续增加

最大的潜在风险是造船业拆迁单持续增加。 据中国船舶工业领域协会不完全统计,6月我国共取消14艘约122万载重吨,比5月增加。 工业信息部发言人朱宏任指出,产能过剩不仅存在盲目投资,还存在结构性或系统性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中国船舶工业领域协会在报告中提出,要防止新的重复建设项目的出现,严格把握船舶的建设质量。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面对种种疑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要求中船重工相关部门证实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船重工战术计划部的一位相关人士在电话中表示:“针对产能过剩,比较船舶总装的情况正在增加。 关于船用柴油机、大型螺旋桨等主要零部件,国家政策积极支持。 ”相关人士表示,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升级提高船舶本地化采购,减少进口设备采购。

此外,还发现国内缺乏以船舶相关产品为中心的大型上市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中船重工集团对下属的12家船舶相关设备工厂逐一进行了改造,然后将整体打包成立了中船重工株式会社。 “中船重工在a股ipo,应该会对国内造船业有好处,对调动船市的信心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吧。 ”高晓春解释说:“我们不能理解为单方面制造新的生产能力过剩,事实上,中船重工的战术目标是通过资本力量提高核心技术。”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自主补助率”

中船重工上市后,国内造船业的两大“巨无霸”,也就是中国船舶、中船重工将展开更激烈的紧密肉搏。

“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中国船舶相比,中船重工的资本运营明显落后。 在此次ipo中,中船重工只拆分了船舶配套资产,数百亿核心民用造船资产尚未打包上市。 ”高晓春说。 关于具体理由,高晓春说:“这可能与中船重工集团的整体战术计划有关。 也就是说,不排除首先将附属设备资产分割上市,然后将本职资产集中上市。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招股书显示,经核定,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船重工集团总资产2221.03亿元,净资产355.59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45.78亿元。 相比之下,此次ipo的中船重工总资产为257.66亿元,约相当于集团总资产的1/10,中船重工集团还有大量待上市资产。

另一方面,在实体经营方面,目前国内造船业订单总规模已超过日本、韩国跃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需要进口大量核心零部件,国内造船业利润率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 在这一整体格局下,两大造船巨头同样面临着如何突破技术封锁的困境。

“大量利润被海外设备企业夺走,国内造船公司仍然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依然受制于人。 ”大连船舶相关产业园企业品牌部的张经理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 中船重工费尽心思将船舶相关配套资产打包上市,意在打造国内首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相关公司。 “或者中船重工上市后,成为船舶相关生产公司的标杆,带领其他各种相关设备公司突破海外企业的技术封锁。 ”张经理说。 / br//受许可生产模式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的约束。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由于船舶相关设备,特别是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关键设备的设计技术要求高、制造技术多、复杂,目前世界船舶相关行业普遍使用技术许可证生产的业务模式。 中船重工的低速柴油发动机为瓦西里兰、manb&; w等企业的许可技术增压器主要使用abb等企业的许可技术甲板机械的生产主要使用日本的ihi、khi等企业的许可技术。 根据

“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合同,中船重工与上述企业签订的许可合同通常为7年~15年,到期后需要延期或重新签订。 如果中船重工不能继续取得上述企业同一产品的许可证,特别是新开发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这项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海外公司的技术许可证已成为定时炸弹。 为了解除这些定时炸弹,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核心大致是支援重要的设备公司进行技术革新。 ”大连船舶相关产业园企业品牌部的张经理指出,这一政策的背景,极大地推动了中船重工的ipo冲刺。

招聘证书显示,中船重工改制为国内最大的船舶辅助设备制造公司。 2007年,该企业低速船用柴油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 4000马力以上)分别占国产同类设备的45.81%、37.10%的市场份额,大型螺旋桨(配备于5万吨级以上船舶)、锚绞机、克令吊、掌舵

遗憾的是,这些设备的技术与瓦西里兰、manb&等海外公司和w等相比,还差得很远。

媒体转载、摘录刊登在本报上的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信息》和作者姓名。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13899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标题:“中船重工逆势IPO 造船业赶超“自主配套率””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