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5字,读完约3分钟

我听说记者李先生来自上海

年初的保险费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场,生命和光大永明分别从去年同期的第4位和第3位下降到第7位和第8位。 其中,人寿上海分企业1月份保费收入6164万元,去年同期为11158万元,降幅为44.7%; 光永明上海分企业1月保费收入3855万元,去年同期为11263万元,降幅为65.7%。

某年初离开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公司的人,《每日经济信息》显示,外资企业到年底拼命完成全年业绩指标,因此新年年初保费收入普遍偏低。 中国资本的初创企业往往把一年前的业务延长到一年后,以“起跑”。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上海的外资寿险收入为9131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 其中,依托银保渠道的企业保险费减少较快,依托营销渠道的企业保险费收入稳定。

关于保险费规模迅速下降的原因,一位外资寿险公司的相关人士解释说受到会计准则变动和企业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但去年11月开设的银保新政,可能是外资寿险公司业绩不佳的真正原因。

一家外资寿险公司核保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在每个月末的最后一天多数核保人员都要加班到深夜2点左右,以便尽量将可承保的保单通过核保,清理该月的保险费数据。

市场研究机构认为,对准备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寿险来说,年仍是困难的一年。

去年11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和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禁止保险销售人员入驻银行。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银保市场上约有30%~50%的银保大宗缴纳产品和60%以上的银保定期缴纳产品由银保“驻”销售人员完成。 禁止“入驻”必然会减少保险费的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渠道和人才是目前影响外资寿险企业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 关于渠道,除银行类保险公司,如交银康联、建信人寿(拟更名)、金盛人寿等外,与银行无股份关系的保险企业,其银保渠道保费突破难度较大。

在个人营销方面,受某寿险企业高管解体、保险营销管理体制的影响,外资寿险企业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获悉,上海一家外资寿险企业,个人营销渠道人才流失现象至今未得到缓解。 在保险公司“保险费为王”的经营理念下,保险费短期内贡献不明显的保险人才也不得不流向同行和其他领域。

为了应对日益困难的市场环境,外资寿险企业依托外方股东平台,推出新的保险产品,以获得在特定客户群体中的知名度。

据公开新闻报道,全年保险企业申报并准备了保险产品9800多件。 中国保监会高层也表示,要鼓励产品和渠道创新,不断提高领域科学的快速发展能力。 支持保险企业对顾客的多层诉求,挖掘市场潜力,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根据经营学的“养鼠一般”规则,大企业往往无法抓住机会,但小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保险渠道副总经理说:“我们缺少的是大众眼中的保险费总量,从保险产品的设计到顾客的服务,从市场的角度,从系统的角度,我们都很好。 ”。

标题:“上海个别外资险企1月保费下降超40%”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