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黄志伟记者从北京发

最近,国家发改委发表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意见征集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剑指药价虚高,对药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环节的利润率加以严格限制。

意见征集稿一出来,医药行业顿时沸腾了。 据一家国内制药公司的市场总监称,预计国内医药公司还将迎来新的“降价热潮”。 他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从2000年到2008年,国家一级促进了药品降价25次,这次可能是第26次。 在至今为止的中国制药公司降价热潮中,进口药没有大幅降价,这次能再次全身而退吗?

定价的不同引起的内外差异是什么?

外国制药公司的“超国民待遇”一直被国内医药公司诟病。

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树平表示,虽然中国制药公司生产的药品多次降价,但国外制药公司的药品很少降价。 而且,同样药品的效果几乎可以匹敌,但药品的价格相差甚远。 以头孢曲松为例,国产药品的规格只有2克/瓶,价格只有7、8元,而国外制药公司生产的规格1克/瓶的药品,价格达到40多元,达到2克的采用量要80多元。

“国内药企或临新一轮降价 进口药“毫发无损””

业内人士表示,同一药品价格差异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国内药品的差别定价政策。

2001年,原国家计委(发改委前身)鼓励公司生产经营高质量药品,质量、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越,或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公司同类药品的单独定价

由于原研药和单独定价的特点,进口药在历次“降价风潮”中“脱颖而出”。

进口药价的影响有限吗?

管理方法意见征集稿发表后,由于文件中没有提到“原研药”和“单独价格”,舆论认为中国在海外制药公司的原研药和单独价格上亮起了“收缩红灯”。

外商投资公司协会药品开发领域委员会( rdpac )执行总裁萧滋杰表示,原研药在处方药中仅占10%的份额,但在国外制药企业的产品中占30%以上。 因此,这一有利条款的消失使国外制药公司感到紧张。

rdpac的另一位执行总裁肖邦表示,海外制药公司正在就该药品的价格控制方法进行磋商,将于近期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这一问题。

但是,在国内药企的人看来,海外药企的紧张也许只是一场虚惊。

中国公司管理协会会长明德认为,进口药品无法验证价格。 管理办法规定,进口药品可以根据进口到岸的金额和口岸的费用计算。 但是,由于海外制药公司通常自己经营自己的产品,所以对于进口到岸上的价格基本上只能询问海外制药公司的报价。 此外,所谓药品专利过度保护是进口药品价格不下降的第二个原因。 在专利保护方面,管理办法规定,1993年1月1日前在国外接受专利保护,还在保护期内的药品,从在国内上市之日起20年内,在价格管理上作为专利保护药品处理。

“国内药企或临新一轮降价 进口药“毫发无损””

江西省三精易安医药总经理杨昌顺表示,国外制药公司有较为成熟的价格体系,通常与周边国家的价格相同,如果价格下降,公司愿意放弃投标也不生产。 因此,海外制药公司即使降价也不会下降太多。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028

标题:“国内药企或临新一轮降价 进口药“毫发无损””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