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9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田文会实习生李玉敏出生于北京

石家庄市的黄先生近日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他发现今年60多岁的母亲王大妈3年多前在当地工商银行存了3万元,为保险企业支付了保险费。

王阿姨的儿子黄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母亲今年68岁,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写自己的名字。 王大妈于2007年8月25日、9月26日分两次在工商银行石家庄水源街储蓄所存款,分别为1万元和2万元。 今年3月初,王阿姨看到电视上报道“存款证”的事件,感到疑惑,向黄先生展示,发现原来以为存入银行的钱实际上在保险中,王阿姨手上的“存款证”就是保险单。

“顾客诉3万元存单变保单 工行否认误导”

他说:“我也不知道,老人不小心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加入了上海人寿保险企业的“人寿金满贯两全”保险,保费为30000元,保险截止日期为2031年( 88岁)。 ”。 王阿姨说,在银行的人对我说:“存这个利息高,也要上保险。”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根据黄先生提供的保单,王阿姨先后在两份保单上签了字。 其中一个于2007年8月25日签署。 保险费为1万元,险种为“生命金满贯两全”保险( b项,万能型),客户经理为李丽(化名),另一个为当年9月26日,保险费为2万元,位居第一

黄先生还提供了一张金满贯推广单,上面记载着李丽的名字和手机号码。 但是,记者试图联系时,发现变成了空号。

黄先生特意向记者指出,其中2007年8月25日签署的保险单上,投保人栏的签名不是母亲手写的。

关于一张保单不是王大妈亲笔签名的问题,银行工作人员把记者误认为是保险企业的工作人员,说:“那一定是你们那里的××签名。”

据黄先生说,王先生知道自己存的钱成了保险费后,黄先生想去银行取回本金和三年的利息。 但是工商银行的员工否认误解了黄先生的母亲,请保险公司进行谈判。

我作为王大妈的亲属给工商银行水源分行打电话时,工作人员说:“她当初是投保的。 我们一定有那个理财产品。 我现在有了。” 关于当时是否误解了夫人,这位员工说:“我把名单拿来,因为有保险类的理财产品,所以当时就应该讲得很清楚。”

随后,那位员工补充说。 “谁知道谁对她怎么说,就问我们吧。 我们也不是当事人。 你现在想退出吗? 如果你想退,可以来这里退,也可以直接去保险公司退。 ”

后来工作人员接了电话,说:“当时保险公司的人派驻银行卖保险。 政策也是允许的。 我们通知了保险公司。 我会尽快应对她。 ”。

她还说:“其实没关系。 三年就可以拿走。 存款变长了。 还是利率高。 另外,除了最近的增资外,如果不着急花钱也可以继续存钱。 他如果不是当时的定期存款是不可能的,具体情况要和保险企业谈判。 ”

黄先生担心的是现在退钱是否能得到全额三年的利息。 根据他给记者看的资料,第一年的退款手续费为3%,第二年的手续费为2%,以此类推,第四年的退款可以全额免除手续费。

3月15日下午,黄先生接到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明明买了保险却要用存款解决,绝对不行。 给这个企业河北分企业某部门的经理打电话,她说自己在外面,不知道,还没有请示领导,所以不能回答相关情况。

黄先生对记者说:“妈妈去存钱了,但是完全不认识保险公司的东西。 另外,不是她签的。 ”。

标题:“顾客诉3万元存单变保单 工行否认误导”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