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陈珂从上海发行的

迫于资本充分要求的制约,在股权融资尚未到位之前,信用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一箭双雕”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率的路径。

据普益富最新统计报告,今年8月,24家银行共发行了212种信用资产类理财产品。 其中,将83种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入银行存量信贷资产,85种理财产品用于新融资,其他44种理财产品用于组合投资。 大部分投资于信托融资项目。

“新融资理财产品的数量比上个月减少,但库存信用理财产品的数量增加。 ”普益富评论说。 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商业银行这一操作目的有本质区别。 2008年上半年,受信贷额度控制,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上述理财产品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以满足高质量客户的融资诉求。 目前,这种操作越来越多地通过募集资金“替换”本银行发放的贷款来满足银行自身的诉求。

“理财品置换存量信贷银行图谋“一箭双雕””

“第一,银行的准备有影响。 》一位股份制银行投行部副总表示,银行已经就上述贷款计划进行了准备,但表内风险资产被置换后,相当于风险资产总量减少,这部分的准备也将被释放。 “一方面不再扣除银行原本不多的资本金,另一方面随着风险资产总规模的下降,原有的准备金率也上升了。”

据相关统计,今年3月至9月初,招行、建设银行、中信、交行、光大、工业银行和浦发等7家银行发行的该产品合计占全部发行金额的80%。 这些热衷于发行这类产品的商业银行,或多或少面临着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有趣的是,上述银行信用理财产品购买的贷款项目中,另一个利率日是今年7月。 这意味着银行可能在发放贷款两个月后开始要求更换。

从今年8月信用类银信合作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来看,期限为6个月以下、6个月~1年、1年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2.75%、3.40%、4.07%。 根据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银行对非金融性企业和其他部门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这意味着除了通过上述操作,调整贷款结构外,发行银行还可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利差收益。

另一方面,普益财统计报告显示,近期发行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很少设置相关的担保措施,多依赖估值资产的“高质量性”来约束风险。

“这个操作实质上可以看作是资产证券化方法。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场风险接受水平丰富的诉求者,个人投资者负担力有限,“这种操作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市场条件,只能说是银行的紧急途径。”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标题:“理财品置换存量信贷银行图谋“一箭双雕””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