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7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五,证券监管委员会发表了第二阶段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但是,这份文件让债券基金经理度过了一个不安的周末。 他们担心,作为在网上购买新股最积极、最主要的机构——债券基金,可能因这一新规而在网上出售,也担心改革后的制度反而容易产生分销商和询价机构之间的内幕交易。

小基金或挤出的

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的最初措施引起了债券基金经理的不安。

根据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订单和销售的约束机制,中小企业新股发行中,不是对所有比较有效的订单进行同率的销售,而是在证券公司和发行人事前设定网上销售的销量,根据单次的销量明确分配机构的数量,

这意味着单个询价机构需要购买的股票数量和相应的资金将大幅增加。 监管层认为,这将增加定价者的责任,促使他们进行更仔细、更现实的估算。

但是,这次改革措施引起了基金经理的担忧。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证券公司和发行人明确销量,将新股资源交给证券公司和发行人,因此小基金和小机构可能会被挤出来。 由于证券公司和发行商喜欢到实力机构路演,并且大量出售新股,小基金企业和小基金可能难以涉足这个投资机会。

现在,在网上购买新股的主力大多是证券公司的理财计划和债券型基金等风险较低的产品。 由于大部分债券基金规模不大,资本金多在20亿元以下,在证券公司设定的各网络销量较高的情况下,很容易触及基金投资的“红线”。 (某规定要求部分询价机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

即使尚未触及,基金也有可能出于单一股权投资风险的考虑等因素,放弃部分中小股权的询价。 “债券基金和低风险机构规模小,有可能被挤出网下出售。 这些低风险产品的生存是个大问题。 ’债券基金经理悲观地想。

另一方面,对于新规能否抑制机构高报发行价格的冲动,基金经理也引起了争论。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新规下基金还是要报比较有效的价格(发行价以上)才能有销售资格,入驻后进入摇号环节,仍然存在高发行价的原动力,询价机构报高价。

不过,基金经理也对新规表示欢迎,“大幅提高中签股数,报价机构可能不会轻易提高发行价。 ”。 对于想在二级市场参与的股票型基金来说,抑制发行价格的上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为市场个别报价已经“肆虐”的机构而头疼。

内部交易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基金经理们在谈论新股发行时,还是不约而同地对其中涉及的丰厚利润往来表示无奈。 他们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售价的公正性和分配的合理性。

在新措施中,针对“主要经销商可以自主推荐具有高定价能力和长时间投资导向的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以下称为投资者),参加网上询价销售”的新规,基金经理在由此引发的证券公司和询价机构之间 其嫌疑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对发行人和销售商的责任没有发挥真正的约束作用”。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企业基金经理质疑可能会引起证券公司和各机构之间的个人交易行为 “证券公司推荐的单一询价机构有可能和证券公司一起提高发行价格吗? 》新规规定,为了加强社会监督,要披露参与询价的机构的具体报价情况,但该基金经理认为事后诸葛亮的效果有限。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这种新股发行改革方法与债市的认购、销售机制非常相似,经历了认购和销售两个环节,其中曝光的内幕交易、关联交易非常多。 迄今为止累计投标的交易机制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公正和公开。

基金的观点

很难发生发行中止的情况

在新股网发行中,也是基金参与意愿强、报价能力强的群体。 基金经理对新股发行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想法。

基金经理表示,新股认购比较有效的门槛太低。 《证券发行承销管理办法》中规定:“暂定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4亿股,提供比较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到20家,或者公开发行股份不到4亿股,提供比较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到5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要

许多机构投资者认为,销售商寻找20家询价方确保询价既有效又容易,更容易导致发行价格的人为操作。 因为参与报价的对象越多,询价的边际价格就越有利于价格市场化。

另外,根据基金经理的建议,深圳交易所的询价可以学习上海交易所的询价机制。 在一个区间进行购买。 例如,明确发行价后,如果能订购发行价10%以下左右的东西,就可以部分缓解报高价的冲动,询价带来的过大的发行价,应该会降低。

标题:“新股改革或易滋生内幕交易 基金经理担心或被挤”

地址:http://www.fahuo.net.cn/fzkx/7313.html